和平桌~
和平桌赋予孩子们这样一个地方:一方邀请另一方坐下,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手持象征和平的玫瑰,用平静的语调分享他们的感受与观点,并且zui终得到一个相互理解的沟通结果。当玫瑰放在手上时,谁说话,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倾听与表达。说起来很简单,这个形式做起来也很简单,但如果老师没有实实在在的能力,和平桌的功能就会仅仅限于帮助孩子记住了规则和道理,但帮不到孩子自身情商的发展。
有家长说,都是蒙氏,心启蒙的优势在哪里?在心启蒙,值得自豪的是帮助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就是情商的培养。幼儿间的冲突是发展社会性的必经之路,由于年龄较小、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用尖叫、哭闹、威胁、肢体冲突、沉默、委曲求全来表达自己,这时,冲突就发生了......
案例分享
小精灵班在中午吃饭时,老师背对着小朋友在盛饭,突然听到哭声,转头一看,是A在大哭,哭得很伤心,老师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可是他不说,只是闭着眼睛在那儿大哭。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别哭了,先快吃饭吧。”<<<
但是,老师却是和A并排坐在那里,陪着他哭,并问其他小朋友发生什么事情了。
C说A踢了B一脚,然后他就哭了;D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E说我看见B掐了A。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 会听信C的,说:“原来是这样啊。”还是听信E的,说:“A,你怎么能掐B呢,你这样不对。”<<<
但是,老师并没有单纯的通过其他小朋友的话判断事情的真相。而是问了A和B:“你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B转头看向其他地方,并没有说话,A还在大哭,也暂时没有办法交流......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A、B,现在其他小朋友都去吃饭了,你们也先去吃饭吧。”<<<
但是,老师对正在大哭的A说:“我们等你哭完,情绪平复了,我们再聊,可以吗?现在是吃饭时间,我们让其他小朋友先吃饭。” 同时,老师转身对B说:“我们先吃饭吧,等你吃完饭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和平桌解决这件事情吧。”
午饭后,A的情绪慢慢的平缓了下来,他对老师说:“我不想吃饭,我想吃水果。”
老师答应了他,他又说:“我想去玩。”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现在心情好了吗?那去玩吧。”<<<
但是,老师态度坚定的对A说:“我们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完呢,我们先把事情解决完吧。而且现在是睡觉时间,我们都需要睡觉了。”A一开始不愿意,但是看老师的态度比较坚定,还是答应了。等A吃完水果后,B过来问老师:“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去和平桌了?”老师回答他:“是的,你可以先去和平桌等我吗?我现在去叫A过来。”
老师走去将A叫了过来,三个人一起坐在和平桌上聊。这时,B一直趴在桌子上,一言不发,从他的神情中看到了之前一直没有表露出来委屈,而A也还在抽泣着不说话。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你们自己先说说吧。”<<<
但是,老师打破了这一切,说到:“我先请A说,A,你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A描述着他所看到的:“我看见B抓C的头发,我就踢他了。”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哦,原来是这样!”<<<
听完后,老师引导A说得更详细一些,问道:“你看见B抓C的头发,你认为这个行为不对,所以你用脚踢了B,是这样吗?”
A回答道:“是的。”我看向另一边的B,问道:“是这样的吗?”B一直沉默着。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如果你不说话,我就帮不了你了。”<<<
但是,老师对B说:“那我现在问你问题,你回答好吗?”
老师问道:“你刚刚抓了C的头发,是这样的吗?”B摇摇头:“不是的。”“那你们是在玩什么吗?”“是的,我们在玩游戏。”“但是你不明白为什么A踢了你一脚是吗?”“是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踢我。”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因为A以为你抓了的C头发。"<<<
但是,老师再次引导B:“如果你不明白,你可以问A。”
B的目光转向A问道:“你为什么要踢我呢?”A回答道:“因为我看见你抓了C的头发。”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原来是这样,你们相互道个歉吧。”<<<
老师引导B说到:“谢谢你的提醒,我刚刚没有抓C的头发,我只是在和她玩游戏。你以后可以用嘴巴提醒我,不要踢我,我会很疼的。”
听了B的话后,A道歉道:“对不起,我以后会用嘴巴提醒你,不会再用脚踢你了,你可以原谅我吗?”但B并没有原谅,听到这个结果后,一旁的A像是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说到:“那他明天也不原谅我怎么办?”
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会不会说:“你看你看,你踢了人家一脚,人家不会原谅你了吧。”<<<
但是,老师一边安慰一边引导着A:“他只是现在没有准备好,我相信你真诚的道歉,他一定会原谅你的。”整件事情还有一个疑问,D说B掐了一下A,老师问道:“那我问问你,我听D告诉我,B掐了你一下,是这样的吗?”
A摇摇头回答道:“B没有掐我。”因为刚刚A并没有得到B的原谅,老师再次引导B看着A的眼睛,用坚定的语气说:“你刚刚踢疼我了,你可以用嘴巴提醒我!请你向我道歉。”后来,B接受了A的再次道歉。
致家长
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解决幼儿间冲突等状况的过程中,作为倾听者、引导者的家长,一句话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后l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在这时,家长应注意在倾听和引导的过程中的点滴细节。
二、公正、客观。要向法官一样保持公正客观,让孩子自己来表达,不要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在幼儿身上,影响他们的情绪。只有当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时,老师和家长才可以适时猜测孩子的意图,并与孩子核对,从而转化成正向的方式来教授孩子表达。
三、细节决定成败。当家长在处理幼儿间冲突或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时,应将与孩子对话的每一个细节反馈给老师。因为每个孩子所遇到的状况、当下的情绪、意图、语言和行为都会是千变万化。这样老师在给予分享的时候,才能帮助家长将理论落地,家长才能知道自家孩子的那句常用语该如何去应对就能将事情的走向扭转到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