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蒙氏分享|感觉教育(一)为何感觉教育如此重要?

115 2020-08-22
常见问题

失去才知珍惜,

这句话放在育儿上也适用。

希望借“蒙氏分享”,

让更多家长少一些机会用到这句话。


提起蒙特梭利教育,马上令人联想到“爱的教育”,可见蒙特梭利博士的感觉教育是如何得引人注目。虽然它是蒙特梭利教学法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把幼儿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置于高等智能活动之先,这是今天任何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否定的。


感觉教育为何重要?

我们今天从蒙特梭利之外的角度来看。


从感觉失调看感觉教育

前后10年两次听儿童感统知识的课,两次课程的老师们都说了同一句话:在关键时刻,感统是可以救命的!这话让我想到网络上也流传过很多大货车底下死里逃生的视频,其中有人就是从未经过训练却因身体敏捷、反应速度快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者占 10-30% ,尤其在大城市。感统失调,反应的不仅仅是孩子与家庭和环境的真实状况,更多的反应了父母的心理,甚至家族的动力。


如果不能用这件事的好处打动他,

那么就用这件事的危害去震慑他。

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不是病,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小时候不干预,长大无法改变。0-3岁是感觉统合的形成期,3-6岁是最佳矫正期,6-13岁是弥补期(也许此阶段花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但是矫正效果仍然不一定好),13岁感觉统合基本定型,难以矫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感统到底是什么?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nna Jean Ayres)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感觉统合术语广泛的应用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偷偷告诉你,可自行找度娘)


看不懂?来段通俗易懂的!


当你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你会忘记困难和阻扰勇往直前的到达你的目标,还记得你生命中第一次的这个感觉吗?


我们以一个爬行期的婴儿自己喝水为例。从形式上看,只分孩子爬行、他接近一个杯子、他拿起这个杯子、他喝水这四件小事。那孩子的内在做了哪些工作以至于他能成功做到呢?


爬行发展了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同时爬行时孩子的身体接收了大量的触觉信号,地面的感觉,手掌心的感觉;视觉会把前方的物品信号传递给他的大脑,前面有杯子,杯子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怎样的,杯子放在什么高度的地方,于是经过大脑分析和处理加上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后,大脑做出了正确的指令:去拿这个杯子!

蒙氏教育

1y 6m  IC班

当孩子伸手去拿杯子的时候,触觉会传递杯子的手感和重量给大脑,如果手的位置不对没有拿稳或者用力过大水洒了,这时大脑会接收并处理到来自身体神经传递来的“不稳定”或“不平衡”的信号,然后本体觉作出调整:拿好!

蒙氏教育

2y 6m  IC班

如果孩子要喝杯子里的水,那么就需要手的力量和将杯子对准嘴巴的协调运动,孩子喝了一口水,水的味道、颜色、温度就会通过味觉传递给大脑,如果把水倒掉,水的声音就会通过听觉传递给孩子的大脑。

蒙氏教育

2y 7m IC班

这所有的感觉组合在一起,孩子经验了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前庭觉和本体感,练习了喝水这一动作,并且知道了水带给身体的感觉和味道、以及水杯要拿好否则水会倒出来的结果。


蒙氏教育

1y 5m  IC班


这就是感觉统合,也是人类学习的方式!任何孩子都必须经过这一感觉学习,才能使大脑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如果破坏了孩子的这种学习方式(例如成人经常帮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或经常打断孩子自发的探索欲),将可能导致孩子多动、专注力不足、脾气急躁、情绪不稳定、学习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感统失调是什么样的?


从孩子的表面行为来看:好动不安、笨手笨脚、严重害羞,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够灵活、容易摔跤,抵触皮肤接触或过于黏人,脾气大,情绪不稳定、做事拖拉,常常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很喜欢旋转或非常抗拒旋转、容易晕,吸吮手指、咬指甲或咬人,难以适应新环境......(一定有很多爸妈会觉得自己也感统失调吧~)


说多一句

有家长说,感统失调过于夸大其词

那么感统失调的根源问题是什么呢?

都市化生活和大城市的小家庭制度是孩子感统失调的最大原因,如果只给孩子做感统训练,却从不分析家庭教育问题和心理原因,那么感统训练就如同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从高级智能的发展看感觉教育

重庆日报  


2006年11月,《重庆日报》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叫王胜雪的中年妇女因车祸丧失了说话能力,智力水平也降低到了5岁孩子的水平。经过几年的药物治疗毫无效果,最后家人也就放弃了治疗。后来这位妇女在无意中喜欢上了点钞,每天都要点七八个小时。四年后,她奇迹般地恢复了语言能力,智能水平也恢复到了接近发生车祸前的水平。


CCTV2  


中央电视台二套有这样一则报道,新西兰一所学校,他们将几十名被视为记忆力和注意力不太好的学生聚集起来,对他们进行训练“手指运动”和与手指有关的活动,训练进行了6周后,这些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拿”如是说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外界事物大体上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人通过五官对这些状态的刺激产生知觉。”

⊙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这样说:“真正的知识是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感觉而获得,而不是从他人的知识中得来。”

⊙  亚里士多德: 人在积累知识的过程,就是依靠感官为基础。

认知的发展依赖于感官  


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接触到的不是我们所重视的认知教育,而是不同的感官刺激。例如,经由感官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看、感觉、触摸、听,来了解大小、颜色、形状、粗滑、轻重、冷热以及声音的强弱等,然后再形成大、亮、重、响的各种概念。


神经组织的精神发展就是通过感觉器官从环境中吸收必要的刺激信息而实现的。


感觉的发展必须先于高等智能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

看不到、

听不到、

闻不到、

尝不到、

摸不到,

他能学会和掌握世界上的各种物质的特质或特性吗?



感官发展是促进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婴幼儿在做任何决定和行动前,都要先用感官估计,预想结果,然后决定使用什么方法,用多大的力度,最后才能根据所得经验来获得认知。


比如:学步期若总是被牵着扶着以至于保护过度的幼儿,更容易摔倒,因为他没有充分的感官锻炼经验,缺乏对环境的判断力。

蒙氏教育

智力高低与感觉教育有很大关系  




若孩子无法通过感觉来产生认知,那么将很难对事物形成概念,也很难提升。比如一个没有从来尝过酸味的孩子,相对于尝过酸味的孩子来说,理解望梅止渴的意思只能靠机械记忆了。


陶行知先生认为:

单纯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结论好比得到国家发的“纸币”,亲身的经验好比国库的“储备金”。没有相当的“储备金”,“纸币”发得越多越贬值。”


如果陶先生的话有让你深省,我会觉得为这帖付出三晚非常有价值。当然,如果你没有深省,我还是会觉得有意义,对我自己有意义。



从人格的发展看感觉教育


“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双手、双脚和双眼。用书本来代替这些身体感觉和经历,那就不是在叫我们运用自身的理性,而是在教我们轻信他人,借用他人的理性。”               

                                                                       ——卢梭



人格之自我概念  


人的自我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婴幼儿时期,自我概念是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依靠探索行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


比如:婴儿碰到自己的脚时,手上和脚上都有感觉,而摸玩具熊时,只有手上有感觉。


积极的自我概念  


人的自我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婴幼儿时期,自我概念是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依靠探索行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


比如:婴儿碰到自己的脚时,手上和脚上都有感觉,而摸玩具熊时,只有手上有感觉。


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其中之一是:探索世界。


在主动的探索操作中,婴儿起初主要通过嘴巴、手的探索过程为满足,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随着婴幼儿对自己身体各部位支配与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探索能力随之越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对自己的信心越大,主动性就越强。


这种探索的主动性为幼儿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消极的自我概念  


反之,幼儿就会逐渐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生活圈子里,缺乏探究的主动性。


如果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对世界缺乏兴趣、消极情绪多,会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从社会适应能力看感觉教育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三者合起来是科学家对健康的定义。

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解,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和驾驭环境的过程。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包含五个因素:亲社会行为、居家、生活自我管理、情绪监控和社会交往。


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诸如: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回避社交、或者冲撞很多,原因有很多,这其中缺乏与年龄相一致的掌控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这是被保护或者包办太多所致。还有的孩子很莽撞,有观察力缺乏的缘故。



孩子的自控  


孩子对自我的掌控能力的发展,依次是:大动作的自控、精细动作的自控、行为的自控和语言的自控。 很显然,从大动作到语言行为和观察力,都跟感觉(视觉、触觉、听觉)息息相关。



我们看到

生物性以及社会性两者经常都是交错进行的,

而且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互为消长,

等幼儿过了急速的生物性发展期后,

就要注意对幼儿在社会性方面进行教育。


蒙氏教育

相关资讯

18688258833

相关课程

18688258833